提升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,讓公眾走上放心路、暖心路,是深入推進交通強國戰略,推進末端公共服務平臺 建設的應有之義。近年來,山東省積極探索普通公路建設、服務新路徑,打造服務區(驛站)特色品牌,更好地滿足出行者日益提升 的公路旅途服務需求。臨沂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沂南縣中心(以下簡稱“沂南縣公路中心”)緊盯主業,創新作為,創建紅色驛站,而 且辦得有聲有色,開創了境內國省道服務區建設的“沂蒙樣板”。
國道233線大莊公路驛站(紅色驛站)位于貫穿沂蒙革命根據地中心、有著光榮擁軍支前傳統的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的國道233線克黃線段,是山東省臨沂市14處公路驛站之一。
國道233線是山東省內最繁忙的國道之一。最新統計顯示,該線日均交通當量值達到49979輛次,日均自然數為19222輛次,其中貨車13065輛次,占68%。巨大的車流量導致司乘人員特別是大貨車司機停車難、如廁難,設立公路服務區和公路驛站成為迫在眉睫的剛性需求。
發展共贏 建造公心實踐站
大莊公路驛站建設前期,征地、資金、運營等面臨壓力,設計、建設、管理等缺乏經驗,困難重重。沂南縣公路中心打破固有思維,創造性地聯合山東沂蒙交通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沂蒙交投集團”)、大莊鎮黨委達成三方共建聯盟,由沂南縣公路中心提供專用場所,沂蒙交投集團承擔驛站正常運營管理和日常服務保障,大莊鎮政府依托地方屬性,為驛站提供治安、環保、應急等支持。該項目總投資131萬元,用地4000平方米,房屋建筑面積130平方米,場地硬化3200平方米,配套綠化620平方米。
目前,大莊公路驛站設有大車位9個、小車位24個,已實現停車、如廁、免費熱水、休息(室內休息室、紅色文化客廳)、路網圖、垃圾收集、閱讀、電子書吧、便利店、餐飲、全域監控、洗車、沂南紅色文化宣傳、沂南紅色旅游引導等,共16項服務功能。
沂南縣公路中心、沂蒙交投集團和大莊鎮政府三方共建開創了區域聯動、協同發展、優勢互補、集智聚力新格局,把創新、實干、一心為公融入建設實踐,紅色驛站更是成為展現各方干事創業、奉獻為民的公心實踐站。
文化賦能 打造忠心宣傳站
沂南縣是“黨群同心,軍民情深,水乳交融,生死與共”沂蒙精神的重要發源地,是紅嫂群體和歌曲《跟著共產黨走》的誕生地,紅色資源豐富。目前,沂南縣已查明并登記的革命遺跡182處,其中紅色革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1處、省級4處。
“最后一口糧當軍糧,最后一塊布做軍裝,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。”這是對沂南人民赤膽忠心的真實寫照。沂南縣公路中心賡續傳統,充分利用紅色資源,講好公路故事,展示行業形象,創建“紅色驛站·溫馨大莊”公路驛站子品牌。
深厚的紅色文化在這里復制、重現。驛站墻壁上彩繪了《跟著共產黨走》歌曲誕生地、抗大一分校、山東戰工會等革命舊址。
“看到這些,我對沂南的山水和人文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佩,想不到這里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,回去后我要把這些故事講給家人聽,以后有機會我還會帶著孩子來這里,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。”來自浙江杭州蕭山的貨車司機楊師傅在室外紅色文化客廳,與同行的司機交流著,每一張圖片都吸引他們駐足觀看。
室外紅色文化大廳分為“紅色熱土”“紅色戰役”“紅色英模”和“沂蒙精神”4個模塊,展示了30余萬沂南人民參軍支前的事跡,陳毅、羅榮桓、徐向前、粟裕等200多位將帥曾在這里戰斗和工作的情景,“沂蒙紅嫂”明德英、“沂蒙母親”王換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,還展示了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沂蒙精神。司乘人員在休憩補能的同時,沉浸式地體驗沂南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,讓沂蒙精神更加深入人心,傳得更遠。
紅色驛站的紅色文化宣傳也吸引了各級大眾媒體、行業媒體進行宣傳報道,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,實現了從“宣傳”向“宣傳+”的轉變。驛站雖小,可這里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、文化傳播陣地、沂南形象的“宣傳站”。
春節期間,大莊公路驛站仍然堅持值班值守。
室內休息室的電視圖書墻
以人為本 營造愛心服務站
“有水餃、炒菜,熱乎乎地吃上,舒坦!沒想到價格還這么實惠。”從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到臨沂市河東區,大貨車司機聶師傅在這條固定路線上一跑就是4年。“關鍵是沒法停車,在路邊停車還會造成安全問題,吃飯、休息都很麻煩。”提起以前,聶師傅的臉上寫著無奈。但“紅色驛站”投入使用后,他實現了自由“直入直出”,“車停在這里,吃飯、睡覺都放心,多得勁兒。”
更讓“聶師傅”們滿意的是,驛站內醒目的電子屏上精確顯示著入站車輛數、長短程車輛數、高峰時段車輛數,一眼就能掌握驛站車輛??壳闆r,可以錯峰使用停車位,避免高峰時段一起進站。
大莊公路驛站入口
大莊公路驛站紅色文化客廳
在山東省普通國省道公路驛站服務品質提升觀摩調研活動中,參觀完國道233線沂南縣大莊公路驛站后,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玉宏指出,“要牢固樹立‘以人民為中心’的發展理念,加強組織領導,逐級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,研究制定方案舉措,建立運營維護長效工作機制,確保公路驛站整體工作出實招、見實效。”
沂南縣公路中心在大莊公路驛站原有基礎上不斷加大軟硬件投入,堅持數據引領,以及更加人性化的提升。
大莊公路驛站衛生間區域,除普通衛生間外還特設了“第三衛生間”。以往,如果有乘客帶著行動不便的異性乘客如廁,都會為進哪個廁所犯愁,而現在獨立的“第三衛生間”解決了這種左右為難的尷尬。在洗手間旁的洗澡間,只要手機掃碼,便可打開熱水洗去一路風塵。在設備齊全的健身園內,司乘人員可以舒展筋骨、活動身體,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開啟下一段旅程。
24小時凈化熱水、打水池、泡面臺、洗漱鏡、安全抓桿,無不體現著大莊公路驛站的溫馨、體貼。
為建立運營維護長效機制,增強驛站“造血”能力,沂南縣公路中心在“微贏利”經營模式上下功夫。驛站依托特色農產品加工、紅色旅游產品服務等產業優勢,打造“驛站+”特產好品店,打通了驛站通向品牌收入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在休息室內,“徐公硯”“蒙山媽媽手作”等山東手造沂南特色產品,在作為“信使”走向全國各地的同時,也推動了沂南旅游經濟的發展。
兩臺60千瓦的快速充電樁,是臨沂市公路驛站中第一組投入使用的快速充電樁,已同步到各大汽車充電服務平臺,成為新能源車在國道233線上的重要補能站點。
沂南縣公路中心把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融入到驛站服務中,并作為軟件建設常抓不懈。結合“司機之家”打造提升,沂南縣公路中心聯合縣總工會打造戶外勞動者服務網點,不僅面向司乘人員開放,還接待環衛工人、物流小哥等,輻射周邊多個企業和村莊。以人為本,愛心相伴,目前,紅色驛站已成為一座有溫度、暖人心的“愛心服務站”。
黨建同行 鑄造初心加油站
貨車司機群體數量龐大、流動性強,有些黨員司機很難在自己所在的支部過上組織生活,驛站內設置“學習強國”宣傳欄和“紅色書屋”,“線上+線下”的學習模式正好彌補了黨員司機的這段遺憾。紅色書屋內設置“紅色書桌”和“紅色書柜”,充實的紅色書刊為司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,成為司乘黨員的線下“理論充電站”。線上,大莊公路驛站依托“燈塔在線”“沂蒙紅色大講堂”小程序打造“紅色書角”,司乘人員通過手機掃一掃桌面上的二維碼,精品黨課、大政方針政策應有盡有。紅色書角把廣大黨員司機緊緊凝聚在一起,他們對黨組織的歸屬感、獲得感不斷增強。
同時,大莊公路驛站積極開展黨員志愿活動,拓寬服務范疇、延伸服務內容,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除每月至少一次志愿服務活動外,每逢節假日、特殊天氣、大客流期間,還組織黨員志愿隊沖鋒在前,主動提供引導咨詢,開展專項志愿活動。遇春節、中秋、元宵等傳統節日,志愿者們都要送上福字、月餅、湯圓等。雨雪霧等特殊天氣,志愿者們免費為汽車檢修。沂南縣公路中心把公路驛站鑄造成在黨的組織生活上“流動不流失、離家不離黨”的初心加油站。
近年來,臨沂市因地制宜,探索“紅色驛站”系統建設,不斷擴充服務功能。目前,已在全市全面試點市縣版、簡化版“紅色驛站”建設14處,逐步構建起服務貨車司機的全覆蓋工作體系,并著手流動司機黨支部建設,把支部建在服務區、驛站、“車輪”上。
【編輯:朱海洲】
中國公路
中國高速公路